這是和我一起修科幻概論的學妹所發表的一篇心得文
寫得非常好,雖然字很多(原先我自己剛看到也有點不耐煩),但我覺得很值得一讀!
原文:http://www.gtosf.net/viewtopic.php?f=55&t=931
--
在之前我曾經提到過關於多元世界觀的想法,而最後我希望能夠整理出一篇文章,獻給所有向社會制約與霸權對抗的革命鬥士。
但是因為太興奮結果打太多字了...所以分成上下兩半,比較好讀(而且我想多貼點圖
在youtube上前陣子有一個相當有趣的影片:一開始,影片中出現的是一片寬廣無垠的宇宙圖,黑暗的空間中點綴著無可計數的閃耀恆星;隨著距離拉近,我們漸漸逼近一顆光芒不是十分耀眼的恆星;接著,再靠近一些,我們看見了那顆恆星與其身邊旋轉的數顆行星;鏡頭再度拉近,終於我們看到水藍色的地球;之後我們衝破大氣層,衝向其中一塊陸塊、陸塊中的其中一個都市、都市中的一個公園、公園草地上正在野餐的一對情侶、情侶中男方的手臂、手臂上的毛細孔、毛細孔上的細胞、構成細胞的原子…..最後,我們終於衝破了可見的物質世界,進入了微觀的電子世界。奇妙的是,在那個微小的電子世界裡,一切又彷彿回到最初:那是一片無垠的黑暗空間,點綴著無以計數的閃耀電子,那看來簡直就是一個美麗的宇宙圖像。
這是一個簡單卻令人印象深刻的影片。一花一世界,在我們無法想像的細微之處都可能蘊含著宇宙,而我們,說不定也不過是另一個世界中無法觀測的微觀宇宙。一個宇宙中包含另一個宇宙,我們身處於宇宙中,卻也同時孕育宇宙。或著,我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宇宙。
這不禁讓我想起動畫《荷頓奇遇記》(Dr. Seuss' Horton Hears a Who)的故事:一隻大象發現在一顆小小的蒲公英中藏有一個肉眼無法觀測而出的小世界,裏頭居住著一群微小的生物,擁有自己的城市與文明,並相信自己是世界的主宰。只有其中一個生物發現到自己的世界外還有一個更大的世界,並發現了一直觀看自己世界的那隻大象。
電影《MIB》中也多次提到這個觀點。在電影中,一群渺小的外星人被主角安置在一個車站的置物櫃中。於是,他們將安置他們的地球人視為「創世神」,他們的世界就是那塊置物櫃中的窄小空間,「神」所遺留下來的一切皆成為聖物、聖旨。
這些故事總讓我忍不住幻想,其實我們也不過是居處於蒲公英中與置物櫃的世界,我們信奉的真理、價值、神祇,只是另一個世界不慎遺留下的無用廢物。我們在另一個世界中看來渺小而不起眼,卻自豪於自己的文化與文明,並為此沾沾自喜,然而事實上,我們的世界,說不定只是兔子身上的一隻小小跳蚤。
若以「平行時空」與「高次元時空」來看待世界,我們的世界又會成為什麼模樣呢?
在加來道雄先生的科普書《穿越超時空-十度空間科學奇航》提到:由於我們所處的次元世界為「三次元」,我們無法想像除了長、寬、高之外的其它次元。因此只能借助於比較二次元世界與三次元世界的差異,來求得可能的「模樣」。
在二次元平面世界中,平面人永遠不可能了解何為「球體」,因為在他們的視角中,球體只能呈現球的剖面模樣,但是由於球體不同剖面會產生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圓形,因此在平面世界的人來看,「球體」是一種「不斷變換大小的圓形」,他們永遠無法想像出球體真實的樣貌。這樣的觀念在他們的世界中是不存在的。
在平面世界中,平面人要將一個東西關起來時,他們只需在那東西外畫出一個圓圈,那東西即被圓框所框住了。然而在三次元世界的人只需將那東西往上拿起,那東西便可以被拿出圓圈之外了。然而,平面人沒有「上下」的觀念,他們無法想像有一種次元能將物體垂直移動,因此,看在平面人眼中,該物體彷彿憑空消失,而後竟忽然出現於圓圈圍牆之外,也就是所謂的「穿牆」。事實上,那不過是物體進入了另一個平面人無法了解的次元空間之中,而無法被他們所感知罷了。僅僅是次元世界的不同,便能造成世界觀的完全翻新。我們所認為的必然物理準則,在另一個世界中便完全無法實行,那麼,我們又有什麼資格為自己的地位、文化自豪吹噓?我們所信奉的一切真理,在另一個世界卻可能荒誕可笑,可能輕易便能被打破,可能連一點「意義」都沒有。
又或者,如果真有平行時空呢?此刻的我們由於二次世界大戰德國落敗,而後蘇聯又瓦解,因此現在的我們生活於資本主義、民主主義盛行的年代;而假如在另一個時空中,希特勒若於二次世界大戰中獲勝,或者蘇聯共產制度最終獲勝,那在另一個時空的我們,將會變成什麼模樣?倘若自己將會因一連串的歷史而有所改變的話,那麼屬於自己的「獨特性」究竟為何?如果價值思想是可以因時空不同而相異的話,那麼信奉的意義又是什麼?倘若另一個時空的我駁斥了這個時空的我所信奉的,那又該如何是好?
我有一個朋友提出一個有趣的想法,也就是「人性」是否為宇宙共有的?我們在看到非洲貧病交加的孩童時,會忍不住眼眶泛紅、心生憐憫;看到貪財戀勢、耽溺淫慾的人時,會自心中升起鄙夷之情。世人說這些為「人性」,不論是性善、性惡、性不善不惡、性有善有惡,人們評定人性的方式,依然是依循我們目前所能確知的時空世界,所能追尋而得的標準所訂定。但是在另一個星球的外星人眼中,那些人性是否是人性?還是其實只是「地球人性」,在其他星球完全無法適用?
其實,用不著放眼至高次元世界、宇宙或著平行時空,我們只要觀察地球內部即可發現,單是我們的「世界」中便擁有許多不一樣的小世界。不同文化、種族、宗教、政治體制、語言,甚至,每一個單獨的人類個體,他們腦海中所反映出來的世界,都是完全不同、不可能重複的。當我看到一幅美麗的肖像時,我所看到的美,與別人眼中所看到的,永遠不可能相同。
然而,即使所有價值都只是虛假與荒謬可笑的,即使所有真理在另一個世界中都只是無稽之談,為什麼我們,不能即使知道如此依然選擇信奉它們呢?
曾有一名同學問我,你認為孔子從來不曾做過「壞事」嗎?我回答:那是不可能的,他是人,他不可能時時刻刻切合他所奉行的「原則」。而那同學便說,那我們為什麼要遵守連創立者都不一定全然遵守的信條戒律?這樣的言論,對我而言有些荒謬。對這些人而言,信奉一個價值、教條的理由不是為了一個發自內心深處的認同,而是基於「偶像崇拜」。他們要求推出真理的人必須完美無缺,否則不願意遵守。
因此,人造出了「神」的概念。當有人詆毀偶像的「神聖性」時,人們拚死抵抗。反之,當人們發現自己信奉的事物既不神聖也不偉大,人們會因此感到茫然無措、認為自己的生命沒有意義、沒有價值,甚至因此產生反動心態,不願接受任何價值。
一個叛逆的孩子最常說的理由是:「你們這些大人不也做一些偷雞摸狗的事,為什麼我不可以?」擁有這種思維的人,其實有趣的是,他們真正在反抗的並不是價值本身,而是「沒有偶像」。倘若有一個行為舉止完美無缺、符合眾人對於「神」、「偶像」幻想的人出現,並宣揚某種價值時,他們反而信奉得極為虔誠。因為對他們而言,世界的黑暗並不在於價值的無意義,而是在於價值不完美、代表偶像的人不夠神聖,造成他們無法信任。一如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紅衛兵、奧姆真理教的教徒、希特勒時期的青年軍隊,最容易被煽動的人,往往是無法自原本的價值體系中尋求出意義的人,當他們找到一個可能可以提供他們「完美價值」的偶像時,他們誓死捍衛。結果到頭來,他們創建出另一個同樣污穢、沒有意義、不完美、充滿謊言的人造價值體系,成為他們原先所鄙夷的那種人。
而這就進入我真正要講的重點了:革命鬥士們,由於意識到自己存在世界的不完美,因此渴望革命改變。他們熱血激昂,相信自己是為了某項正義公理而戰。為了人權、為了反抗權威、為了保護弱勢。但是當鬥士們為了某樣理念而奮不顧身之時,其實不也正是建立了一個價值觀,而後以這個價值觀去評斷他者、排斥他者、鬥爭他者嗎?
課堂播放的電影《重裝任務》中,被迫受制於理性社會的男主角,終於在一次蓄意不吃精神藥物的情況下,感受到情感,並為制約自己的價值感到憤怒。但他的解決方式終究是好萊塢式、西方二元對立思維的:善者為善,惡者為惡,正義主角最後以刀槍屠殺萬惡政府人員,彷彿只要滿手血腥革命,美好的未來就會到來。另一部電影《V怪客》,身為不死正義化身的怪客以超凡的身手殺死了邪惡的官員,最後在一場盛大的爆破之中,震醒了麻木的人民,推翻了政府。
但是,這樣的結局真會帶來希望嗎?(未完待續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