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0301 藝術的表象與本質

關於文(外)與質(內)之間的關係

今天在課堂上得到了新的認識和顛覆





文與質,古來無論東西方往往是重質貶文

文意味表象、矯飾,質為真實的內在意涵

然而,藝術的重要性至今卻依然鞏固,原因在於藝術家們試圖透過某些方式,顛覆文與質的重要性


其中之ㄧ的作法是: 取消質的存在

原因在於,質的存在將使文失去立足之地,永遠僅能站在次要地位



具體的舉出一例

人們第一次感受到藝術的存在,大約是目睹了另一個人死亡的時刻

當另一個人死去,只剩下軀殼而不再有靈魂,只剩下了外在的表象

可是惟獨在這樣的時刻,站在一旁的人看著那留下的屍體,心中湧發無限感慨和情緒

那是在平常的時刻不曾蓬勃出現的感受,這是個奇妙的現象



關於生者所湧現的情緒感受,是質。可是在此質卻被顛覆了原先的永恆、絕對性

人的情緒是片刻的,倏忽即逝,具有脆弱性

可是原先留下的屍體,若能長久保存,或者化其為塑像一只

則接下來這個失去靈魂的'物體',卻能在無數年裡激發無數人無數的感覺和感受

每當人們見此,便會一次又一次地有所發想

在此,原先被否定的文(表象)卻擁有了永恆性



而這便是藝術的開始。







*





另一部分的紀錄則是關於我個人的喜好







日、月、星辰

今天在老師的說明下有了不同以往的想法



日與月有如鑽石,他們閃耀而輝煌

每次出現總是勾人無限想法,引來思念、愛情、垂暮各式各樣

故文人喜用日月入於其作,然而卻不免因此帶著俗氣



星辰則如玉飾,它溫潤而光澤內斂

它象徵隱含的智慧,既不是日的光澤刺目、亦非月般的感性,它是中庸

它沉默不語,滿佈天際數千萬年,運轉四時,便構陳了天地間的秩序

因而寫星辰便比寫日月來的脫俗



喜愛這說法的原因,是想起過去高中的歲月裡曾經我們都為天文那麼著迷

當時只覺得星星是美麗的光點,是說不清的感動

今天對於星星給我們的感動又多一分認識



只是最後老師仍舊補充了日月之偉大

他們的偉大,來自相互更迭替補,造成了永恆的白天與黑夜

越是盛大的人,便眷戀位權,豈捨得一刻退下首位

然而日與月卻擁有這份寬容,故能庇護大地





當然,從這份說法裡,猛一回頭便會忍不住笑

這些確實是文人藝術家才會有的聯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